在当代山水画领域,和爱君是一位勤奋而又睿智的画家。许多年来,他耐得住笔耕的寂寞,守得住心灵的静气,十分注重深研传统、锤炼笔墨,也坚持面向自然、蒙养造化。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他对山水画的探索与表达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把山水意象升华为精神层面的思考和表达,尤其在绘画语言方面,广取博采,融汇贯通,以开阔的视角营造出宏大勃郁的山水气象,生成极具个性和创新精神的艺术样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和爱君就专注于水墨山水画的学习与研究,善于从历代山水大家的笔墨中寻求方向和灵感。他十分推崇北宋山水名家范宽的手笔,将其博大沉雄、浑厚华滋的山水精神视为山水画艺术的灵魂,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作品中。同时,他亦受到新安画派开创大师渐江的深刻影响,追求开阔凝重、静谧深秀的审美境界,着意从线、笔的微妙变化中体现笔墨的功夫和趣味。在师从现代山水大家何海霞先生之后,和爱君又汲取恩师墨色厚重、笔力劲健的审美之风,在技法形式上更趋于综合探研,最终形成庄穆雄奇、墨韵浓郁的山水之貌。他笔下浓密的山林丰富的沟壑、多层次的峰峦,经过皴擦点染的笔墨形式,透出野逸苍茫的山川气息,更流露出酣畅的书写意趣。他擅于中锋用笔,以富有节奏感的线与墨,将自然万物统摄在精神层面,表现出对山水精神的深刻领悟。这是超越了形的提炼与概括,在审美上更接近中国画的本质。画家用如此丰富的语言表现变幻的山水图景,其根本是源于内心对自然的深情,恰如古罗马艺术家朗吉努斯所说:“大自然向我们人类心灵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引领他走进自己的山水王国里,塑造着理想的山水之美。
多年来,和爱君在创作上一方面踏足南北山水胜地,感受自然风貌特色,一方面更是用心用情体验心灵的山水之旅,将审美的视角聚焦在自然之道与物象之形、山水之境与生活之趣的关系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它们的存在。他作品中浑厚凝重的苍山秀水与山间隐现的房屋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种古典的美学思想深植在画家的潜意识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庄子云:“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与“人”本来就是世界统一的整体,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投身于自然的怀抱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恬淡,体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之境。他所描绘的山水深邃高远、宏阔苍密,但却充满了人性的意涵,呈现出“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的博大气象。和爱君对山水的认识不只停留在传统文人式的审美境界中,而更注重对山水的当代精神探求,努力构建自然与生命内在和谐的关联。他的作品所呈现的不是传统文人山水的疏旷谈远,而是在厚重中极富层次和秩序,其中显然带有儒家思想的痕迹,强调礼学所尊崇的秩序,将文化理性转换为作品中可感的视觉理性,通过主观性的审美创造,融入了古典哲学的奥义,使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精神特质。
在全球文化新的碰撞与交融的时代背最中,中国画的当代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封闭体系内的革新,而是一个开放性结构中的创变。和爱君不时地游走在具象与抽象、传统与现代之间,他的作品既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水墨的尊重和眷恋,也融汇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技法形式,大大提升了笔墨的表现力。在以笔墨为主的山水画中,画家将西画的造型、色彩等元素与中国画的线条、意境、内蕴等结合起来,但重点在于建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笔墨语言,更突显了以中学为本、广采博收的艺术胸怀,在具有现代美感的山水画创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和爱君作品的整体风格发生了变化,逐渐从唯美抒情走向了刚健厚重,在时代精神的表达上加重了分量。特别是以太行山为主题的画作,运用了密体加法,以深浓的墨的杓成现代格式,山水意象更具抽象化。为了摆脱传统的笔墨风格,他甚至将山水画引入科学的范畴,融入更多的科学因素。例如他曾经以模块方式排列组合成山体,实验性地营造二维空间的山水之象。这种转化与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审美形式上的蜕变,而是归结为画家内心的改变,是超越性的审美意识在笔墨中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传统水墨的成分日益递减,代之以更多新的理念和元素,使之整体上趋于现代,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
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关涉民族艺术的薪火相传和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山水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可资当代画家取用传承,更需要当代画家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境界。和爱君信守一份坚定的理想,并且在山水画意境和笔墨语言的探索上朝向以精神内涵为追求的目标,这是-种可贵的执念。在他的画集付梓之 际,我祝愿他:脚踏实地,绘天地大美;心神超迈,攀艺术高峰。
2019年6月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